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全国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日期:2016-10-28  发布人:admin5  浏览量:148
附件下载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917年的直隶第五师范,2004年,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合并了原宣化师范、张北师范、柴沟堡师范和国家重点职教中心宣化职教中心,学校暂名为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2009年,我院正式在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72238.03平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9141.19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53.21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710台(百名生均39台),网络多媒体教室22个,座位1980个(百名生均46座)。校内实验实训室4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2个。图书馆纸质图书28.50万册,电子图书1000GB

学院现有教师284人,专任教师219人,校内兼课人员35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2名,副教授67名,副教授以上职称占31.34%,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7.47%,。开设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园艺技术、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42个专业,建设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两个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成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会计电算化、建筑材料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已经立项并正在建设的精品开放课程8门。承担《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8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4364人(不含16级),2016年录取新生1772人。生源来自河北、河南、山西、四川、贵州、甘肃、新疆、广西、吉林九个省区,生师比为18.401

学院与北京泛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北京金色华奕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40多家大中型企业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成为张家口市公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张家口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中国科协流动馆、张家口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学院于1997年经河北省教育厅审批建立河北师范大学宣化函授站,于1998年建立石家庄经济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宣化函授站。函授站在主办院校的正确指导下,一贯坚持“面向社会,围绕市场,办出特色,服务经济,高起点建设,多层次办学”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办学思路,函授站发展迅速,不断壮大。石家庄经济学院累计招生专本科毕业生2000多人,河北师范大学累计招生专本科毕业生3000多人。

学院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还从自身实际出发,承担张家口市幼儿教师培训、企业干部、退伍军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多次为张家口市骨干企业进行了干部业务、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园艺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年培训1000人以上,形成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学院承担了《漆艺-产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对策选择》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4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52项,出版教材、专著50多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

学院多次被国家部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和“河北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河北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河北省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有6位国家和省级领导到校视察,并对我们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已经成为张家口市区域经济和京津地区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阵地和摇篮。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1.领导作用

1.1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学院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河北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宣化科技职业学院2011——2015发展规划》,在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研与科研成果、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院未来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发展空间。

2016年,学院根据《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依托2022年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的契机,制定完成了《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1.2办学目标与定位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人文、创新”的发展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和双创意识、公益意识、知性高雅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总体目标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环境美好”为目标,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发展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领先的省内中等水平高职院校,为全市、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到2020年,高职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0人,继续教育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区域经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有重要影响,努力成为张家口市高职人才培养、科学教育研究、企业、农村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

(三)办学定位

坚持走跨越发展之路、特色办学之路、开拓创新之路,按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快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工作总体要求,立足张家口,辐射京津冀,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形成以教育、建筑、管理、信息、机电、能源、交通、艺术八大类为主体专业体系,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为辅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

(四)工作方针

坚持特色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综合培养工程,全面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开放办学。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开放办学,引入行业、企业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前沿的设备及技术,实行定单培养、人才共育。

坚持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效益。

1.3 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1.3.1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学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审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建立了院领导听课制度、院领导联系教学系()制度,学院领导经常深入到课堂和师生中,进行专题讲座、听课和走访,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院深入推进院系二级管理制度。院学术委员会全面负责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设立9个教学院系(部),配备高职称高学历人员担任院系(部)主任。学院还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制度,如人事分配制度、教师培训进修制度、职称评定条件、人才引进要求等,形成了一切为了教学的良好氛围。

学院经费来源稳定,年度预算始终优先保证教学,通过多渠道投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2015年累计教学经费投入达799.19万元,用于教学软硬件建设和教改、师资建设,较好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1.3.2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学院在20151月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开放办学的意见》(宣科院党字〔20151号),并把2015年确定为开放办学年。要求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能力来确立和完善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制订落实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具体工作措施,把一切有益于学院发展的要素尽可能多地吸纳进来,推动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项负责学院的开放办学和校企合作工作。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院先后与京津冀、上海、山西等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瑞士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恒诚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中软集团、山西耐特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进行了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学院下属的10个院系均有定点的校企合作单位,学前教育学院在张家口及各县均设有实习基地,与北京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建立了长期联系;建筑工程系与河北省地理信息局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抓住张家口三大发展机遇,实现校企合作的跨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与北京携手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建设基地又将推动整个张家口地区的交通、通信、地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育、健身、休闲、旅游、文化、酒店、会展、新能源、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学院在文化旅游、高端体育休闲、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张家口市万龙运动旅游有限公司、三道沟(张家口)旅游胜地有限公司——密苑云顶乐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培养冬奥会储备人才;与北京泛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国际文化养老管理学院;瞄准可再生能源巨大的人才缺口和就业岗位,与中国华电集团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新能源学院。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创建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院制订了专业教师主动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激励政策和规定,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2014年,我院与张家口博美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与“京西装饰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2015年,我院与京津及省内近20家高职、中职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等15家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了招生、教学、就业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42家企业均成为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这标志着我院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产学合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4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治理工作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20154月,学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和深入开展法治安全年的意见》(宣科院党字﹝20155号),围绕突发事件、饮食卫生、公寓管理、消防安全、疾病控制、交通安全等安全稳定问题制定了多项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了规范严格的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安全管理新秩序,形成新常态,取得新突破,多渠道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2. 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绩

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继续深造、选派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实践与引进重点院校高材生、高级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充实、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结构合理、专业特色明显的师资队伍日渐形成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我院聘任校外兼职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7.04%;校外兼课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3.52%;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46%;双师素质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64%2012-2015年,学院引进建筑工程、学前教育等紧缺专业师资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8人,硕士研究生11人。

2.2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师德、引进、实践培训、专兼

学院确定了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制定了师资建设总体规划,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教师来源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机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逐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逐步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2.2.1强化师德载体,提升职业精神

学院坚持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制度,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201411月,学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宣科院院字〔201441号),由教务处牵头重新修订我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两个制度文件,重申教育部“红七条”之明确规定。建立定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制度,并进行督导检查。表彰先进模范教师的事迹,树立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

2.2.2注重规划发展,完善师资结构

20122月,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部分专业建设及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学院重点专业和师资紧缺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对青年教师培训进行整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2012年,学院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组建了22个专业教学团队,不仅为相关专业和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进程。

2.2.3注重专兼结合,加强职业培训

2015年教学工作要点提出了通过合作、交流、服务等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完善教师校内外培训的良性机制,尽快形成实训室即主要教学岗位的模式,系部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体教师到实训室集中学习锻炼;每位教师每学期在实训室上课不少于60课时;每个系部年内必须安排20%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顶岗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积极引进企业和行业的高层次人才进校讲学、指导教学。

2.2.4 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20149月,学院出台了《教师满工作量制度及实施方案》,推行教师满工作量制度是继两次教学团队建设之后开展的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机制建设,进一步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规范了教学管理,提升了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和调动了我院教师的积极性。20159月,学院出台了《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方案》,通过精细量化管理,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全院教师现代教育管理意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课程建设

3.1优化课程内容

学院依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岗位关键能力学习导向”的课程体系,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由学院教师、行业精英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企业“驻校工作站”,学院“驻企工作队”,共同修订充分体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教学改革引领方向。

3.2 创新教学方法

学院积极推进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推进模块化教学。基于“工学结合”的原则,任课教师对课程整体和单元进行设计,根据课程性质和类型,充分利用实做(操)、仿真、多媒体、互联网等各种教学环境和资源,先后推行了CAI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团队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力求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环境等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坚持“以赛代考”的技能考核方式,构建师生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系。各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考核方案,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开卷、口试、成果展示、操作比赛等多种考试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

3.3遴选教学资料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学院各专业坚持选用最新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近三年各专业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比例分别为: 80.24%76.88%76.81%。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各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课程配套教材,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

目前,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8.50万册,生均65万册;电子图书1000GB,生均229MB。其中中文纸质专业期刊178种。阅览室每周开放60小时。学院因特网出口总带宽100M、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M。学院各级精品课程的配套资源已全部上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实践教学

4.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学院的实践教学设计包含四个环节:各专业对区域产业、面向行业的人才需求深入调研,预测就业岗位群——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专业岗位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展校企合作。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比例全部达50%以上。

4.2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20134月,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推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宣科院院字〔201315号),以加强和规范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为突破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优质就业能力,提升学院社会形象,实现学院办学的良性循环,学院的实践教学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4.3 健全实践教学条件

近五年来,不断加快教学设备建设。学院先后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资金30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40万元,引进企业资金150万元,学院还自筹200多万元,总投入近1100万元。建筑工程系建设了水泥、砂石、沥青、土力学、结构、造价、测量、绘图、施工等实训室;学前教育学院建设了幼儿园模拟、科学、奥尔夫教学、蒙氏教学、感统、美术、手工等实训室;经济管理系建设了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ERP等实训室;信息工程系建设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无线网络、计算机组装维护、电子电路、电子工艺等实训室;应用美术系建成平面设计和制作、环艺和建筑装饰、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绘画室、展室等;汽车技术系建成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电子、电路等实训室,并与企业合作建成汽车维修厂;农林专业建成高标准的玻璃温室等。学院同时还建设了计算机教室11个,多媒体教室40多个。这些实训室的建设,基本满足了实训教学的需要,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将引入华电集团资金1000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已与上海塔普集团和北京佳诺明德集团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投入资金48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VR技术研发实训中心。

我院采用“两条线索,共同管理,互惠互利”的模式,共建有42个校外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与职业零对接的实训环境。

4.4推进多证书制

学院建有幼儿保育员、工程测量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收银员、茶艺师五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开展5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平均取证率达到80%以上。依托多证书制,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2012年以来,学院先后有20多名教师、100余名学生在测量大赛、软件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学生考取会计员、测量员、建造师、网络安全高级工程师、系统维护高级工程师、低压电工操作证、幼儿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80%

5. 特色发展

5.1骨干专业建设

在八大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办学基础和张家口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明确了6个特色专业,即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艺术设计、舞蹈表演、汽车服务与维修、会计电算化。学院计划在未来三年,在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新建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老年服务管理、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软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空中乘务、护理等9个新的骨干专业。

5.2特色培养工程

学院推出了“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综合培养工程,作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打造办学特色的总纲。“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的内涵是:各系既要打造专业技能品牌,又要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每个学生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又要发展文化才艺,培育人文情操,最终把学生培育成“能文能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加强学生文化才艺的培养,学院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统筹学生的文化才艺培养工作,把文化艺术公选课纳入了日常教学体系,确定了每周三、周四下午为固定授课时间。现在,文化艺术公选课已增加到了24门,涉及音乐、舞蹈、器乐、书法、绘画、诵读、手工、写作、体育等多个门类,每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修了文化课程。

学院对公共体育课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一年级学生为体育必修课,从二年级开始学院开设了篮球、体操、羽毛球、田径等13门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提高了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

学院建立了早功课和晚课学习作息制度。早功课安排在第一节课前(冬季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上午作息时间进行合理调整。早功课进入课表,实行系部安排、教师组织、班主任跟班、教务处检查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将原来的晚自习改为晚课,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既强化了管理,又达到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5.3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院已完成聘请外国专家许可,聘请外国专家2名。已招收加纳、毛里求斯、巴基斯坦、马里、喀麦隆、津巴布韦、尼日利亚、肯尼亚、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等国家40名语言交换生。与韩国西原大学、大邱综合艺术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等多所国际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成立韩国语学院。正在与台湾中华科技大学、美国西洛杉矶大学等境外大学洽谈专本硕连读项目。引进德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现代汽车企业所需人才。

6.教学管理

6.1管理规范

6.1.1教学管理队伍健全、制度完备

学院教学管理由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学院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学术与教学监督组织,研究和解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院系,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管理。全院现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18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能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学院逐步制订了健全、严谨的教学管理文件,为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6.1.2教学管理措施得力

201212月,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

“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特色培养工程有序发展的意见》(宣科院院字〔201249号),包括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统一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实习实训,强化升学工作,规范学生社团,坚持班团活动制度,加强晚课期间管理,加强氛围德育,建立系统学习制度等十项内容。这个意见是全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总体落实方案,既有宏观指导,又有具体要求,在较长的时期内规范学院教育教学工作。

6.1.3发挥现代管理技术的平台效应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学院安装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依托校园网平台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使传统的管理工作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从学生入学注册、选课、成绩查询、评教,到成绩登记、信息发布等环节,都在网络系统中完成,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6.2学生管理

6.2.1学生管理队伍健全

学生处(院团委)负责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院系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年级班主任进行分层管理。全院现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36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

五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引领、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立德树人,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在加强学生处(团委)、各系部、班级三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系有辅导员、班有班主任、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三级管理机制,构建学生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生德育量化考核。

6.2.2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院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企业先进管理文化,做到传统文化要继承、企业文化要仿真、高雅艺术进校园。五年来,院团委和各系团总支先后推出近百个校园精品活动,举办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300多场次。我院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家、省市级比赛,获得30多个奖项;参加“冀台会”等全市大型对外交流活动,被命名为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品牌。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院荣获张家口市文明单位、“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等省市级荣誉。

6.2.3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开展

学院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以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涯辅导和职业指导,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

6.3质量监控

6.3.1不断加强教学检查、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学院的教学检查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院领导对全院的不定期检查。二是教务处组织的对全院的定期检查(开学初、期中、期末)和每周的不定期检查。开学初教学检查以教学准备情况为检查重点,期中教学检查以教学进度、各环节教学质量为检查重点,期末教学检查以考风考纪及实践教学运行的抽查为重点。三是教学督导委员会组织的对全院的不定期检查。四是各系()组织的对本系()的检查。五是教研室组织的对本教研室教师授课情况的检查。通过这五项检查措施,督促各教学单位、教师认真执行学院的各项教学制度。

6.3.2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学院遴选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每班指定信息员1名,形成了“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站—教学信息中心”三级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全面实施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依据《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修订稿)》,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实行定量评价。每年由合作企业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7.社会评价

7.1生源

学院积极探讨招生工作新模式。一是积极跑办争取上级支持,获得全省首批单招资质;二是广泛发动,全员招生,广大教职工积极宣传推介,成效显著;三是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组织专业招生队伍,跑遍全省各地;四是发掘新的增长点,创办附属中职学校,强化中高职对接,建立了稳定的招生网络。学院面向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甘肃、新疆、广西、吉林八个省区招生,从2009年的不足500人到2013年的近1600人,2016年招生1982人。录取新生报到率87.36%以上。

7.2就业

五年来,学院在各方面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全力以赴开展好学生就业工作。

一是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创办新兴热点专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二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特别是通过“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综合培养工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使毕业生既有一技之长,又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三是在学生德育和管理工作中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突出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的培养;四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我们与市旅游局共同策划召开了全市旅游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洽谈会,与我市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华耐集团合作创办了“定单式培养”的华耐班;五是基本建立起了覆盖本市、辐射全省及京津的实习实训、就业网络。通过上岗锻炼,学生巩固了知识技能,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从2013年的86.42%,到2015年提高为92.34%

7.3社会服务

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张家口市幼儿教师培训四次,承办宣化区、张家口市教育局、张家口市春节联欢晚会6次,为宣化区光大新天地、北汽福田等公司和企业培训干部和员工1000人次。为阳原县职教中心、保定唐县职教中心等中职学校培训教师65人次,送教授课200余节。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承担了张家口市致富带头人培训任务,培训共计100人次,培训退伍转业军人156人次。综合性实践基地培训中小学生2000人次。

第三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我们深感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深化;

2.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

3.人才培养工作还不完全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

4.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不均衡,特色品牌专业不多,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精品课程还有待突破。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崛起的需要,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扶持新建专业。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从职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出发,积极探索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加强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实习工作

积极推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实习、实训工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干中教”,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实习、实训、实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学院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强化实训室管理,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和使用效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方针,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扩大校园网的覆盖范围,提高运行质量,保证高效运行;建设好学校门户网站;加快学校信息建设,实现日常办公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标准化。

第四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结果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对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冀教高[2009]49号),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结论为“通过”。

附件下载:宣化科技职业学院2015、2016年采集平台数据下载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2016年10月

收藏本页